肺癌在临床上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其中非小细胞肺癌较为常见。因临床症状而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确诊时有20%~30%为Ⅰ和Ⅱ期, 40%~50%为Ⅲ期,30%为Ⅳ期。
近年来,随着防癌意识的增强及健康体检普查的推广,尤其是CT的广泛运用。早期患者发现的比例有所提升,对提高5年生存率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早期肺癌的状多不明显,初诊患者仍以晚期居多。
近年来医生们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需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多个方面在内的综合性治疗达成共识。一个包括外科,内科,放疗科、放射诊断科、病理科等专业人员共同的团队是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理念得以贯彻的保障。只有对患者的详细病史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多学科的讨论,制订周密实的治疗计划,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延长生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的成立使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肿瘤的临床诊疗模式进一步优化,并且与美国休斯顿MD Anderson肿瘤中心,纽约MSKCC肿瘤中心,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哈佛大学MGH,美国Vanderbilt-Ingram肿瘤中心等国际一流医学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多边协作关系,对于疑难病例和有特殊要求的病例可实现国际多中心联合会诊。
胸外科学科带头人陈海泉教授1997-1999年于美国波特兰St. Vicent医学中心工作,接受了美国胸心外科医师临床专科培训,接受了完整的美国胸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回国后在国内领先开展“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治疗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等微创手术。多次赴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美国Vanderbilt-Ingram肿瘤中心,美国休斯顿MD Anderson肿瘤中心,纽约MSKCC肿瘤中心,纽约长老会医院,洛杉矶Cedars Sennai医学中心,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交流学习,保持与世界微创外科技术发展同步。多次应邀在美国MGH、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Vanderbilt-Ingram肿瘤中心授课,目前在国内胸外科学界尚不多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胸外科 陈海泉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胸部肿瘤多学科诊治组首席专家
复旦大学肺癌防治中心主任
AATS(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全球限额700名,国内普胸界首位在任者);
STS(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会员及国际关系部两届委员;
美国ACCP(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资深会员(FCCP)。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副主编、Disease of Esophagus、Am J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编委;
JCO、Carcinogenesis、 Oncogene、 Ann of Surg Oncol、 JTO、 Ann of Thoracic Surg、 Lung Cancer、 MBC Cancer、 OncoTargets and Therapy、The J of Cardiovascular Surg、等SCI期刊审稿人。国内多家期刊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多项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及上海市卫计委多项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