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总体寿命的延长,罹患癌症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与癌症长期斗争的经验告诉了我们癌症早防早治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防癌体检的兴起,肿瘤标志物、PET-CT、基因检测等等。
那么癌症体检有用吗?
有用,但是要分情况去检测。像上文提及的PET-CT,基因检测,通常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人群是不需要定期检查的。
我们先说说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类似于“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抗原”等标记物的统称。这些标记物主要的意义在于对癌症患者的监控,对于癌症患者的病情进展或者复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不过大多数时候也是辅助判断。肿瘤标志物在健康人群的体检过程中不能真的用于判断癌症的存在。因为“肿瘤标记物”很可能出现假阳性,例如: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是正常组织,都有可能表达这些标记物。发炎、感染、皮肤病等等都有可能导致肿瘤标记物上升。
再说PET-CT是什么。PET-CT可以理解为对人体全身进行的高精度CT扫描,通常是癌症患者用来检测体内是否存在转移病灶的。它在普通大众身上的检测结果也存在很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概率,对于发现早期癌症几乎没有价值。此外PET-CT本身具有很强的辐射性,强辐射是会致癌的。做完PET-CT的人群由于体内含有放射性物质,按照规定都需要和家人隔离一小段时间,并且不能接触孕妇、婴儿和孩童的。当然做过的朋友也不用惊慌,做一次PET-CT就患癌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每年做一次PET-CT是非常不推荐的。
那么早癌筛查该怎么做?
对于早癌筛查,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同时对于各种癌症的筛查方式也不尽相同。由上海市抗癌协会推荐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对于不同癌症的筛查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就乳腺癌为例,对乳腺癌的筛查分为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指的是曾经有过相关疾病、30岁前接受过胸部放疗、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人群。一般妇女建议40岁以后开始筛查,高危人群建议40岁或更早就应该开始筛查。筛查方式也有所不同,具体不予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