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病变局限于乳房局部及区域淋巴结的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乳腺癌手术适应症为符合TNM分期0、I、II期以及部分III期无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乳腺癌手术全身性的禁忌症包括:肿瘤已有远处转移;一般情况差,有恶病质;重要脏器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年老体弱,不适合手术。
乳腺癌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
随访时间:术后5年以内,每3月或者4月1次;5年以后,每半年或者1年1次。
随访内容:触诊查体、乳腺彩超及双侧锁骨上下淋巴结彩超、乳腺x线(每年1次)、腹部彩超、妇科彩超(他莫昔芬治疗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患者)、必要时骨扫描、胸腹部CT及头颅MRI、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血生化。
研究显示,乳腺癌术后1至3年有显著的复发高峰,而最常见的复发形式是远处转移,约占四分之三。其他复发形式包括局部复发和对侧转移。一般早期乳腺癌复发率只有10%左右,而三期以上乳腺癌复发率会急剧升高到30%到50%左右。
淋巴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而血行转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25%以上的乳腺癌一开始即已发生血行远处转移。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从30岁左右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开始上升,45~55岁为发病高峰期。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乳腺癌死亡率呈现出下降趋势,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开展,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乳腺肿块是原发性乳腺癌的首发症状。其他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和乳晕异常、乳房疼痛等。
临床体检:以月经来潮后的第9-11天为最佳,患者应采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双侧乳腺,同时还需初诊腋窝、锁骨上、下淋巴结和肝脏。
乳腺X线检查:通常用于40岁以上女性。
乳腺彩超:对年轻女性、致密性乳腺较理想。
MRI:乳腺核磁是一种无X线损伤的检查,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不仅可根据病灶形态、轮廓加以识别,还可结合病灶与正常乳腺的信号差异及其动态增强方式来区分。
乳腺癌是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用于复发转移病例,也用于术后的辅助治疗及术前新辅助治疗。
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有烷化剂类药物如CTX;抗代谢类药物如5-FU、MTX、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蒽环类药物如ADM、表柔比星;植物类药物如长春新碱;紫杉醇类药物、铂类药物、丝裂霉素等。
放疗是乳腺癌局部区域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和手术治疗互为补充。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根治性放疗是不可或缺的,可降低2/3复发率。而且照射技术直接影响乳房美观和患者生存质量。
局部复发高危因素患者的术后胸壁和区域淋巴结放疗,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
放疗是局部晚期患者综合治疗的必须手段之一。
局部区域性复发患者的放疗是重要的玩就行治疗措施。
转移性患者的姑息放疗,可改善患者在带瘤生存期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
正常乳腺上皮受内分泌控制,乳腺生长也与体内内分泌有关。内分泌治疗作为晚期或复发患者的治疗以及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疗效。目前推荐对ER和(或)PR阳性患者采用内分泌治疗
常用的内分泌治疗包括双侧卵巢切除术、抗刺激素药物、雌激素合成抑制剂、药物性卵巢去势、黄体酮类药物。
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有效病例能取得较长缓解期,生存质量也较高。内分泌治疗对皮肤、软组织、淋巴结、骨及有些肺部转移病灶疗效较好,而对肝、脑等部位的转移病灶效果较差。
传统抗肿瘤治疗的细胞毒性作用通常是没有选择性的,所以这些药物往往不良反应较大,患者耐受性差。靶向治疗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特有的靶点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
靶向治疗通过对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和新生血管形成等多个靶点作用于肿瘤细胞。根据不同的药物结构有不同的分类,其中最常见的为单克隆抗体(单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临床运用最广泛的为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和拉帕替尼。对于BRCA突变的患者,新药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应用靶向药物前,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测定肿瘤组织存在的特异性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