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所致脱发( chemotherapy induced alopecia,CIA) 是肿瘤综合治疗中较常见的毒副反应,会对肿瘤患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在女性患者中的影响更为明显和突出,从而影响肿瘤患者治疗依从性。
化疗药物、针对头颈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放疗、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内分泌治疗等都可能导致脱发。其中化疗是导致脱发率最高的治疗方式,减少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所致脱发的发生率及减轻脱发程度成为肿瘤规范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今日邱医生对肿瘤患者 CIA 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物理及药物干预。
肿瘤患者 CIA 的作用机制
有研究认为化疗药物对毛囊的直接作用可以导致脱发。毛囊是皮肤内的附属器,毛发的生长经历生长期、休息期和退化期,周而复始,终身循环和再生。通常高达 90% 的头皮毛发处于生长期,CIA 主要作 用于生长期毛囊,生长期毛囊的主要特征是上皮室发生增生,鳞茎基质细胞为了形成毛干显示出最大的增殖活性。而化疗药物可能引起鳞茎基质细胞有丝分裂活动突然停止,导致已角化发干的近端部分减弱、变窄,从而发管破裂,引起脱发,此时脱发迅速且量大( 80% ~ 90% ) ,并且常发生在化疗后的几天到几周内。
肿瘤患者 CIA 的影响因素
化疗药物对脱发的影响 CIA 的发生率及脱发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类型及 作用机制、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给药方式。
1、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为常用的手段,其中紫杉类及蒽环类化疗药导致的脱发率高达 80%左右。CIA 通常发生在第一次化疗后的1 ~ 3周内,此后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发展为永久性脱发。不同类型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不一样,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时限不一样,导致脱发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
抗微管药物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紫杉醇类),干扰细胞有丝分裂,此类药物治疗后患者脱发率约80% ;
烷基化剂(环磷酰胺)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各时期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此类药物治疗后患者脱发率约60% ;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伊立替康)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干扰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此类药物治疗后患者脱发率约 60% ~ 100% ;
抗代谢(氟尿嘧啶)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期,此类药物治疗后患者脱发率约 10% ~ 50% ;
蒽环类药物(表柔比星)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抑制DNA和核糖核酸合成,此类药物治疗后患者脱发率高于紫杉类等其他药物, 脱发率约80% ~ 100%。
2、高剂量药物化疗后,可能在 1 ~ 2 周内出现脱发,发根变薄或收缩,随后出现弥漫性的脱发。低剂量化疗后, 发根可能只有节段性变薄或变窄,头发折断及脱落较少。多药联合化疗比单药化疗 CIA 发生率更高,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实体瘤时脱发率达54% ,紫衫类与蒽环类的双药方案治疗乳腺癌时脱发率可达 80% ~ 100% ,而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三药联合方案或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环磷酰胺三药联合 方案治疗乳腺癌时脱发率可高达90 ~ 100%。另 外,随着化疗周期数的增加,CIA 发生率逐步增高, 多柔比星单药治疗 4 周期时脱发率达 50% ,而多柔比星单药治疗 6 周期时脱发率最高可达 100%。
3 、给药方式不同,导致脱发的概率和程度也有所不同。静脉注射化疗药通常能使更多的药物进入人体组织发挥抗肿瘤作用,增加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性反应,导致更迅速和更广泛的脱发,而口服治疗往往经过消化道的首过效应,减少药物的活性及毒性,可能导致更少的脱发。有研究观察到,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后脱发发生率约 10 ~ 50% ,而静脉化疗后患者脱发发生率 60%。
CIA 的治疗现状
1、头皮冷却治疗 在预防 CIA 中的作用近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使用头皮冷却预防 CIA。英国、法国、荷兰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将头皮冷却作为 CIA 预防的常规干预措施,其中荷兰实体肿瘤患者头皮冷却的使用率高达80% 。但在美国,头皮降温的效果和安全性没有得到共识,直到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才批准头皮冷却治疗可用于CIA预防。在我国,头皮冷却治疗也没有做为常规手段用于CIA 预防。如今国外医院多采用现代头皮冷却装置实现头皮低温。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认为,头皮冷却是唯一能显著降低 CIA 发生风险的干预措施。
2、药物治疗在防治 CIA 中的作用
局部使用米诺地尔是雄激素性脱发的一线治疗和斑秃的二线治疗,其在防治 CIA 方面的数据非常有限,目前仅有两项随机临床试验。一项研究评估了米诺地尔预防阿霉素化疗固体肿瘤患者脱发的效果。尽管米诺地尔耐受性很好,但与安慰剂相比,它不能阻止严重脱发的发生。另外一项研究纳入接受氟鲁拉西林、阿霉素和环磷酰胺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发现局部米诺地尔不能预防脱发,但加速了脱发后毛发再生,故认为局部使用米诺地尔可促使毛发再生。
转自邱立新医生微信公众号